宣城是安徽省重点林区之一,林地面积70.84万公顷,森林覆盖率59.46%。近年来,宣城以市场的逻辑谋事、资本的力量干事,开发碳汇项目、引入金融活水、运用保险工具、发展社会组织,破解了生态产品交易难、林权抵押融资难、行业生产风险大、社会服务供给少等问题,创成全省唯一的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。
宣城积极发挥林业碳汇在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,通过举办纪念全民义务植树40周年暨碳达峰碳中和系列活动,引导11家企业开展碳中和林建设试点,共募集资金467万元,建设碳汇林547亩。开展“春季春节回家,我为汽车栽棵树”活动,规划未来5年,全市60万燃油车主为每辆汽车栽至少1棵树。建设党政机关碳汇阵地,目前已有近30家市直单位开展义务植树认建认养基地建设,认建认养面积超1000亩。
经评估,宣城全市森林年固碳428.21万吨,是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的1.5倍。庙首国有林场经第三方机构审定与核证,开发林业碳汇10331吨。安徽省司尔特肥业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全省首单林业碳汇交易,以145728元的价格购买3036吨碳汇量,专项用于中和其办公楼等公共设施“十三五”期间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。
云乐镇地处旌德县东北部,气候条件优越,生态环境良好。近年来,依托黄山云乐灵芝公司和4005亩云乐灵芝基地,该镇积极推行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经营模式,打造“灵芝小镇”特色品牌,发展了以神秘灵芝谷为代表的一批乡村旅游示范点。
云乐镇是宣城大力发展林下经济的一个缩影。
宣城把林下经济作为推深做实林长制、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,在放活经营权、促进规模经营、林业投融资、完善生态补偿等方面创新体制机制,积极培育林业发展新动能。
宣城市财政每年安排200万元,扶持竹业、木本油料、中药材三大林业特色产业发展。各县(市、区)也出台相应扶持政策,对发展以中药材为主的林下经济等给予奖补。同时,引导林权收储担保机构对林权抵押担保小额贷款进行自行评估,降低融资成本;建立林业金融定向激励和风险缓释机制,提高银行贷款积极性。
目前,宣城已成立国有性质林权收储中心7个,林权收储资本金4900万元,风险补偿金按不低于每年林权抵押贷款额1.5‰追加给林权收储中心。2021年,全市新发放林权抵押贷款271笔共4.7亿元。
宣城积极开辟贷款绿色通道,2021年发放“五绿兴林·劝耕贷”64笔4498.5万元。组建全省首家“两山公司”,将碎片化林地进行规模化收储、专业化整合、市场化运作,激活森林资源价格发现机制。旌德县柳溪村农户以2024亩林地入股村合作社,年收益141.68万元;华川村林农签订林场转让协议,30年预计获益420万元。
为分散林业经营风险,宣城建立了“森林基本险+特色林产品保险+商业性林灾保险”保障模式,投保989株古树名木、6921亩竹林商业性森林综合保险、751.5亩山核桃气象指数保险以及306.5亩灾害保险。将野生动物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纳入政策性保险、民生救助责任险。启动“林长制国元护林保”示范区建设,建立油茶、苗木花卉、生态护林员意外伤害、国有林场综合险等17个保险品种(类)。
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,宣城不断提高共抓生态保护集聚度、区域发展连接性和政策机制协同效率。组织签署了《G60科创走廊九地市+南京市林业主管部门“绿色共保”宣言》,成立林业主管部门联席会议制度。与上海市林业总站合作开办林业“长三角一体化专栏”平台,推动5个国有林场与沪苏浙国有林场签订现代化国有林场合作框架协议。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7家、省级135家,省级现代林业示范区11个,创建省级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6家、省级示范家庭林场18家。
宣城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林业生态建设,成立了全国首家民营森林防火培训学校、民营古树名木保护公司、民营省级森林公园、民营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员技能评价机构,依托国有林场资源资产组建全省首家国有林业发展有限公司,采取公开招标方式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,组建80人的森林消防队伍、120人的护林员队伍。